我们的羽毛球(下)
一
初冬的跃龙山,秋色未褪,落叶满地。在文峰塔东侧的山腰,沿着蜿蜒的山道走去,有高低两块羽毛球场地,当初镶嵌在水泥地上作为划线的马赛克大多已经斑驳剥落,一到清晨,这里仍然聚集了不少晨练打羽毛球的人。这块场地在何年何月由何人所建,已经有很少人记得了,好像在80年代就已经存在。作为宁海羽毛球起源的圣地,赵建祥、陈海峰、邬骏华、施晓飞、金晓婷,宁海的一代代羽毛球高手都曾在这里有过一段羽毛球往事。
对于如今已经是宁海羽毛球协会主席的吴满绒来说,她的精彩人生是从20岁开始的。那一年的一个清晨,她被朋友带着一起去跃龙山打羽毛球,第一次亲眼看到拉了网的场地,而打羽毛球那炫目的步伐,优美的姿势和扣杀时的那种杀伐气息,让她从此迷恋上了羽毛球。虽然因为水平差,找不到愿意和她一起打的球伴,让当时还是个小姑娘的她有点受伤,但是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她都起早去了跃龙山。
那时,每天的早上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又可以打球了。骑着自行车,穿着白色运动装,背着球包,虽然包里装着的是花了两块钱买来的木头球拍,吴满绒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每天清晨的六点,她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跃龙山露天球场,如今很多人球友看到她,仍然会说,你就是那个过去每天清晨背着球包打球的那个人啊?
后来吴满绒成了宁海的羽坛一姐,收获了很多冠军,包括2010年全国业余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不过,除了在球馆里打球、比赛,她经常会出现在跃龙山的场地里,陪球友们聊上一阵,打上一局。偶尔走在街上或者小区里,看见那些不装球网,连线都不划,穿着羽绒衣和皮鞋打球的人,她也会驻足观看一阵。当年,早上打球觉得没过瘾的她,也经常和姐姐这样在自己店门口消磨上几局。
二
五星大会堂,如今已经从地标上消失的一幢建筑,是宁海第一块羽毛球室内场地。千禧年过后,随着羽协对外的交流活动的增加,视野的开阔,原本非常草根非常原生态的宁海羽毛球爱好者对场地和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跃龙山的高手下山后就把这里当做了根据地。从五星大会堂,到后来的腾飞,逐渐分流到如今的好运、金冠。不过,高手之路的起点基本上还是在跃龙山、徐霞客大道、潘天寿公园,甚至是街头羽毛球。
那时的柴晓冬正是打羽毛球最狂热的阶段,一天两次跑球馆打球。由于五星大会堂只有两块羽毛球场地,水平相近的球伴很难约,所以他和娄卫东约好,每天早上接上他,五点半在球馆门口等开门,所以有一次他们俩四点半就到了球馆,等来等去天不亮才发现娄卫东把闹钟调错了。
三
柴晓冬有个很有杀气的绰号叫做“柴一刀”,因为扣杀非常凶猛,所以一刀扣下去就经常能将对方逼入绝境,当然,如果对方能把这个球回过来,他也就接不住了。还在潘天寿广场打球的时候,他一个星期能够消耗掉一双17元一双的白跑鞋,顺便打断一根球线,所以,在五星大会堂打球的球友中,他是第一个穿上专业的网球鞋的球手,对这一点,他非常自豪。
如今,因为膝盖受伤,柴晓冬把一天两次的打球改为两天一次,不过他出现在球场的时间却没有减少多少,他成了宁海羽毛球最好的影像记录者,虽然过去一直喜欢摄影,不过玩到专业的程度,还是因为羽毛球而起。
还在玩卡片机的时候,柴晓冬就翻遍了国内各个羽毛球论坛的图片,始终很难发现拍得出色的羽毛球照片。这不仅是因为羽毛球室内场地逆光和头顶光的光线因素,而且羽毛球是所有球类运动中球速最快的一种,最关键的,普通的摄影师没有对羽毛球运动足够的理解,无法正确地判断球路并及时捕捉镜头,更不知道怎样的动作不仅兼具美感和动作规范。
2008年,他买了一个尼康D300,专门拍羽毛球照片。跟其他题材的摄影比较起来,拍羽毛球照片非常伤快门,以他的拍摄要求,一天的拍摄下来,大概要拍掉3000-5000张照片,而其中大概只有十几张可以用。他就用这种方式,把宁海的球友,不管来自什么俱乐部,打球过程中最完美的一个个瞬间定格。
如今,他被戏称为“拍照片的人里头羽毛球打得最好的,也是打羽毛球的人里头照片拍得最好的。”对这个称号,他欣然接受。
四
儿子已经结婚离家,俩夫妻在家的时候,偶尔徐友苗会对妻子嘀咕:“到底是儿子理解我,生日礼物给我送了一套羽毛球服。要不以后我每年生日,你给我送个球拍?”其实,每个星期天,他们都会一起去球场,他在场上打球,她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
徐友苗也是在跃龙山后山目睹了一场羽毛球对决以后才开始学打羽毛球的。让初学羽毛球的徐友苗觉得非常惊奇的是,那些平时很好说话,做事慷慨大度的人,说到借球拍打球,一个个都是满脸的不愿意,即使借了,也是心疼得跟割肉似的。他记得他的第一块羽毛球拍是在宁海大厦买的,花了他一百多块钱,那块球拍线断了以后,他还找人帮忙接上了继续打。
如今徐友苗不会再用接上线的球拍打球了,已经迈入了高手行列的他对于装备的要求非常高,也理解了当初球友对球拍的那种感情,精心打理着自己的6块球拍和4个球包,还有若干双球鞋。不抽烟、不喝酒,其他开销都很省,不过他用的球拍都是最高端的,每次出差,他还要抽空到当地的羽毛球用品商店里逛逛,看看有什么最新的产品推出来,即使不买,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也是好的。
为了打今年的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徐友苗特意买了一块最新款的尤尼克斯球拍,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结果在和国华电厂的比赛中因为救一个球,他的球拍和队友的球拍磕在了一起,当时他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回家吃完晚饭,徐友苗戴上老花镜,在灯光下细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球拍,终于在球拍的拍尖发现掉了一小块油漆。心疼无比的他说:“哪怕我人受点伤,即使多流点血也没关系,这个拍可伤不起啊。”
一年365天,总有360天的清晨,徐友苗会去金冠俱乐部找球友们打上一场球。对于在那里打球的很多50后,60后,70后来说,打羽毛球是他们的晨练方式,也是他们社交沙龙的主题,不管来自跃龙山、潘天寿广场、徐霞客大道,羽毛球有着他们共同的记忆,见证着他们的青春和激情,也承载着他们的友情绵延至今。
五
2013宁海县“通力电梯杯”羽毛球秋季联赛第一轮比赛,对阵的双方是好运80队和跃龙山队——平均年龄非常悬殊的一场对决。男双的比赛场地围满了观众,这是一场非常有看点的比赛,虽然无论是年龄、体能、技术,好运80队都有一定优势,但是跃龙山队却有更大的心理优势。
代表好运80队男双出战的是淘宝组合——大头宝宝和涛涛。对于很多对跃龙山打球的人来说,他们就是看着宝宝打球长大的。还在六岁的时候,宝宝就天天被爷爷带着去跃龙山打球,一直打到初中,即使在读大学的时候,放假了他还是在跃龙山打球,所以面对这些小时候经常拍拍他脑袋的前辈,宝宝心里着实有点发憷。
虽然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跃龙山队的两位球手打球要比对手消耗更多的体力,但是他们对待比赛的态度感染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只要是能救的球,他们都会尽全力去争取,所以球打到第二局的时候,观众一边倒都成了跃龙山队的拉拉队。宝宝和涛涛却越打心越凉,每当他们赢了一个球,好运80队的队友们是一片惋惜声,而当跃龙山队赢了一个球,却是一片掌声和喝彩声。比分胶着交替上升,当他们最后以29比27拿下这场比赛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激起众怒了。
说起这场比赛,宝宝觉得自己正常发挥应该能打出一个更漂亮的比分,但是现场总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到后来自己也是尽了全力才拿下这场比赛。不过这场球是他多年来打得最认真的一场球,不仅给观众献上了一场既精彩又激烈的比赛,而且比赛双方都充分享受了比赛的乐趣,这种乐趣甚至也感染了现场的观众。
也许这就是宁海羽毛球爱好者把自己的论坛命名为《快乐羽毛球》的初衷吧,打球的快乐、比赛的快乐,更多的是赛场之外的快乐。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对于很多灵魂高度依附羽毛球运动的人来说,只要对方也是个羽毛球的痴迷者,马上奉为知己,是因为他们理解,你对待这项运动的态度,也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小贴士:宁海县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始于2012年,目前已经开展三届,是由县内好运、金冠、国华等多家羽毛球俱乐部发起,县羽毛球协会主办的大型混合团体赛事,该项赛事由宁波科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赞助。联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的赛制,在参赛方法和赛程安排上均进行了创新,在宁波大市范围内也尚属首例。
2013年宁海县“通力电梯杯”羽毛球俱乐部秋季联赛共有9支队伍参赛,分别是好运精英,好运80队,金冠60队,山水人家,好运星海,金冠70队,国华电厂,新锐羽队和跃龙山队。每场团体赛设男单、女单、混双各1场,男双2场,在3个羽毛球场馆分5个比赛日进行,共有18轮72场团体赛360场单项比赛,每场单项比赛按照国际比赛规则3局2胜。整个联赛历时1个半月,于2013年12月15日在好运羽毛球馆收拍。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得到了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从最初的6支队伍68名运动员发展到现在的9支队伍110名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