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对体育工作谈到了四个“是”:“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为顺应群众需求,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增强人民体质,撬动健康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宁海县三措并举,吹响体育设施建设冲锋号。
一是将体育部门纳入规委会,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就纳入体育元素,减少重复投资。要求新建小区“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计容面积5‰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要求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应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随意挪用或侵占。2019年,我县完工的5个新建小区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485平方米。为我县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对于老旧小区,加强排摸,有条件的鼓励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体育设施。今年我们将利用郁金花园北面50亩闲置土地打造县级体育公园,建设包含篮球场、足球场、气排球、羽毛球等多种室外球类运动场,打造县级全民健身中心,为市民健身提供好去处;立足现有条件,推动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通过与公园建设结合,打造眠牛山特色体育主题公园,在公园建设中植入篮球场、笼式足球场、羽毛球场、登山步道等体育设施;在天明湖公园建设中植入笼式足球场、健身广场、自行车道等体育设施,完成杜鹃山、飞凤山等登山步道小环线建设;利用现有的公园绿地等设施,穿针引线,建设小型多样的体育设施,对潘天寿广场、一休公园、松鹤公园等市民周边公园广场的健身设施进行提升,在柔石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中建设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健身绿道,增加健身场地,使市民有更好、更多的设施场地参与锻炼。在小流域治理、道路改建、新建过程中提前征求体育部门意见,因地制宜植入体育元素。如在桥头胡至深甽段的交通道路项目中投入1.5亿元打造了一条自行车道。
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体育设施,充分挖掘场地潜力更好的服务全民健身。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纳入当地全民健康考核,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晚上、周末等空闲时间开放体育设施。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利用好互联网产业这一优势,让智慧体育和数字体育成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为场馆赋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所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联席会议负责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所涉及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市场监管、消防等方面问题的审议、协调、监督工作。同时鼓励体育企业、协会、俱乐部参与到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企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参与学校场馆的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宁海还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使健身指导更科学、更精准。2019年共完成钓鱼、桌壶球、气排球、户外运动等多个项目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3人,举办健身气功、广播操、桌壶球、阳光体育夏令营公益培训等各类公益技能培训10余次,受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通过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志愿者的作用,持续丰富群众性赛事和活动供给,满足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