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透视

>>

体坛聚焦

引入社会资本 盘活闲置空间

发布时间:2020-08-06 14:42  |  点击率:   |  来源:
办公室(行政审批处)
 

本报讯(记者徐展新 通讯员孙国栋 钟欢)近几天,宁波接连经历了高温酷暑和狂风骤雨,但潘火高架桥下的一座半开放式体育公园始终热闹非凡。据了解,这座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已经运行数月,场馆使用率超过80%,日均客流量600余人次,晚高峰运动场地预定日日爆满。“在高架桥下,我们挖出了体育产业的‘金矿’。”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企携手,将城市闲置土地改造成体育场馆,开拓全民健身渠道,是宁波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全市已有20余个由桥下空间改造成的体育场馆。

渣土成堆、垃圾遍地,且多次整顿不见效果……长期以来,镇海区庄市街道万市徐村高架桥下的空间,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为此,街道创新改造模式,与高速路政部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由该部门代管桥下空间,邀请相关高校专家精心规划,建设1.3万平方米的“运动长廊”。

两年来,“运动长廊”服务周边7个村子的数万居民,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运动消费需求,成为桥下空间改造的典范。

截至去年年底,宁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3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值,但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集聚,体育场馆辐射的“盲区”仍不少。以潘火体育公园附近的茶苑小区为例,距雅戈尔体育馆3.5公里,距鄞州体育馆约4公里,居民去哪个体育馆都有点远。

桥下体育场馆的出现,让这一困扰烟消云散。近段时间,庄先生常常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步行5分钟到场馆打羽毛球。“身体健康了,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还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球友’。”运动完的庄先生笑容满面。

桥下空间的开发并非“纯公益”。政府牵线搭桥,社会资本介入,探索出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参与多个桥下体育场馆项目的宁波羽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忆俊告诉记者,桥下环境相对复杂,多部门衔接难度较高,但市场需求大、开发潜力足。“经过前期论证和试运营,此类场馆的效益和常规的体育场馆相当。”

“民营企业的加入,促成了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三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响应市场、迭代更新的速度快,部分专业运营公司拥有大量黏性用户,已形成相对固定的体育社交圈,有助于新建体育场馆迅速集聚人气。

如今,这一模式正加速在全市推广。记者了解到,绕城高速(天童南路西侧)、福庆南路和环城南路交界处、庆丰桥的桥下空间都有建设体育场馆的计划。越来越多隐蔽“金矿”的开掘,让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来源:8月6日《宁波日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