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工作迎来中期评估。受国家标准委委托,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的评估专家组,对我市8个社区(村)参加的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
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市体育标计委主任胡以海、局办公室副主任孙红波,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贤虎和该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金忠全,镇海区庄市街道领导等出席了评估工作汇报会。2020年2月,经浙江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推荐,宁波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现宁波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宁波市体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的《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立项,被列入国家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该批101项试点项目中浙江有9项,“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为唯一体育类试点项目。 经过调查和充分听取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市确定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社区、北仑区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镇海区庄市街道同心湖社区、慈溪市浒山街道虞波社区、江北区慈城镇云鹭湾社区、鄞州区邱隘镇回龙村、象山县晓塘乡青山头村、余姚市河姆渡镇翁方村等8个社区(村)为本项目的试点参加单位。 今年初,宁波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和宁波市体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实施《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体系》和《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服务标准汇编》。标准体系共纳入141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78个、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5个、社区(村)体育服务标准49个。服务标准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育活动点数量、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社区(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口比例、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等方面均设定相应要求,使社区(村)体育服务的各个环节均有标准可依。随后,8家社区(村)试点单位根据相关要求启动标准化建设。标准出台已经半年,试点工作进度如何?带队的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三级调研员刘翼说,此次开展中期评估的目的,就是对该项目在组织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应用、任务完成情况和试点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总查验,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及工作措施建议等,推进该项目的实施,为顺利通过最终验收作好准备。 由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标准化协会、安徽省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人士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宁波市体育局、宁波市市场监督局、宁波市体育标技委、宁波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人员及各试点单位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镇海绿轴体育公园,并在镇海庄市街道同心湖社区召开了评估会议,听取了项目承接单位的汇报,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台账资料进行了查阅评估。最终评估专家组认为,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工作组织管理架构好,标准体系较全面,标准实施氛围和工作成效较好。同时,也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工作缺陷提出了整改意见,例如:建议增补标准化工作奖励机制、经费保障等资料;增加健康应急救援等标准编写;建议公开服务流程等。 据了解,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计划历时两年,延续至2022年。通过项目试点,我市将在高标准完成国家级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任务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建设模式,引领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