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透视

>>

体坛聚焦

一城五金!地市之首!探寻甬城奥运金牌井喷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1-08-09 09:49  |  点击率:   |  来源:
市体育局办公室
 

8月8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位居第二。本届奥运会,是宁波夺得金牌最多的一届,宁波金牌数位居全国各地级市之首。杨倩、石智勇、汪顺、管晨辰4名宁波运动员连夺5金,宁波也由此被称为“五金之城”“奥运之城”。

我们试图探寻“一城五金”井喷现象背后的奥秘,结果发现:宁波奥运金牌的井喷,如同岩浆积蓄热量一样,已经积蓄了很多年。

这种积蓄,是运动员长达数年刻苦训练的过程,是教练、队医、家长始终如一无私奉献的过程,是宁波一次次以十年为蓝图大手笔体育规划的过程,是宁波市、浙江省、全中国一条心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

这种积蓄,让“五金”看起来从天而降,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五块金牌的荣耀

东京奥运会开赛之后,宁波运动员勇夺首金,随即又连传捷报——

7月24日,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宁波运动员杨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金,这也是东京奥运会的首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体育代表团致贺电,贺电盛赞“杨倩在奥运赛场上沉着冷静,以顽强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7月27日,杨倩和队友杨皓然联手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冠军。这是本届奥运新增项目,他们成为该项目奥运历史首金得主,同时杨倩成为首位在同一届奥运会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的中国射击选手。

7月28日,里约奥运会上为宁波勇夺奥运历史首金的石智勇,在这次奥运会上以打破自己保持的总成绩世界纪录的佳绩,为宁波再添一金。

7月30日,第三次征战奥运的泳池老将汪顺,摘得男子200米混合泳金牌,打破亚洲纪录,这是中国男选手在该项目上首次获得奥运金牌。

8月3日,16岁体操选手管晨辰凭借世界第一的动作难度,拿下体操项目女子平衡木的金牌,这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女队唯一的金牌。

宁波人太自豪了。“宁波五金,宁波奥运之城!”“派出七人,拿回五金!”“我大宁波成五金店了!”……8月4日17:45,管晨辰获得金牌,宁波人的朋友圈立即被“五金”刷屏。

宁波人太高兴了。杨倩夺冠后,宁波人纷纷到她老家村头和她的巨幅画像合影;石智勇夺冠,宁波人做的海报叫“智勇双全”;汪顺夺冠,宁波人满屏赞叹“顺风顺水”;管晨辰夺冠,宁波人说真是喜欢“星辰大海”。

宁波人太有才了。宁波人总结出了“四度”,说杨倩代表宁波精度,石智勇代表宁波力度,汪顺代表宁波速度,管晨辰代表宁波稳度。

除了四位金牌得主外,宁波还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虽未获得奖牌,但同样让我们感到骄傲。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资格赛举行的当天下午,一场急雨来袭,不仅让比赛中断,也耗尽了宁波老将李玲的体能,她最终无缘决赛。32岁,已经是北京体育大学的老师了,依然前往东京参加她的第四届奥运会,令人感动。

不满16周岁的宁波姑娘余依婷,虽然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只获得第五名,但这是她在该项目上的个人最好成绩,她也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青年纪录,实属不易。

22岁的骑手张兴嘉以马术场地障碍赛团体第12名的成绩结束首次奥运之旅,虽然未能闯入决赛,但这是宁波马术选手首次进入奥运会,意义重大。

在奥运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浪花,冠军无疑是最醒目的,被人记住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在为冠军欢呼的同时,也向那些拼搏过但没拿到奖牌的运动员致以掌声。“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宁波体育啦啦队常常打出的这些横幅,已表明了宁波人对体育的态度:为胜利荣耀喝彩,更向奋斗拼搏致敬。

七名选手的艰辛

杨倩、石智勇、汪顺、管晨辰,五块金牌的四位得主,背后都有着曲折的故事。

杨倩夺冠后,大家觉得她太顺利了,有网友说:这个女孩,趁着清华大学放暑假,到东京拿了两块金牌。其实,她的成长之路也非一帆风顺。杨倩在清华射击队的教练高静说,杨倩刚从宁波到北京上高中时,由于两地教材不一样,她在文化课学习上花了很多工夫,每天下午3点半放了学才到靶场训练,晚上,她还要补习文化课。她挺了过去,拿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登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

看起来,在本届东京奥运会赛场上霸气夺冠的石智勇似乎没有任何对手。他却说:“虽然大家看我好像都没事,比赛比得很好,但是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我的备战节奏被打乱了,伤病也多了,痛苦、煎熬、伤病,我都是一个人在默默承受。”其实,他的运动生涯中曾经多次经历这样的煎熬。

汪顺夺冠后,宁波人做的海报是“顺风顺水”。在决赛中,他第一个到达终点后,霸气地坐在水线上吼了几声。他说自己当时也没有多想,就想把这几年的经历的不顺都发泄出来。从伦敦到里约再到东京,历经三届奥运会的他从青葱少年变成了中国游泳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其中艰难可想而知。平复自己的心情后,汪顺更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内容:“虽然我叫顺,但其实并不顺……”

管晨辰在大家看来更幸运,16岁的她于2010年在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启蒙,之后进入武汉体院训练,又相继进入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浙江省体操队、国家体操队,2021年出征东京奥运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得了金牌,仿佛一路顺利。但回想起管晨辰受过的委屈、吃过的苦,她的母亲黄新华几度哽咽:“孩子确实太苦了!太累了!身上一直都或多或少有点伤或者瘀青,这次奥运会,她的小腿膝盖因伤绑着绷带,而绷带上还写了‘中国加油’四个字,这些伤都是平时训练时不小心磕到的。”

李玲、余依婷、张兴嘉三位未获得奖牌的选手,也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特别是李玲,在撑杆跳项目上一练就是20年,基本没有节假日,心向横杆,不停超越自我。她的教练周铁民说:“这一年她很不容易,奥运推迟对于老将来说一件非常不利的事,但她乐观地去做每一项事情,值得尊敬。” 

多个团队的支撑

每个奥运参赛运动员后面,都有教练团队、医疗团队、后勤团队和运动员父母的无私付出,有所在项目上前辈们的技术积淀。

教练们支撑着他们。

他们慧眼识珠。2004年,宁波少体校教练李冬瑜回广西老家探亲时,在当地学校举重队看中了石智勇。2005年,石智勇从广西桂林坐了20小时绿皮火车来到宁波,在李冬瑜的培养下,输送到省队、国家队,最终两次站上了奥运会冠军领奖台。

他们不断鼓励。生活中,杨倩是个马大哈,有一次全国性比赛前在赛场里训练时竟然睡着了,但她的启蒙教练虞利华并没有责备她,还把这解读为她的“大心脏”,给了她自信。在虞利华眼里,爱徒的缺点也是优点:“她看上去是个‘马大哈’,实际上心态很好,持有这种好心态的人在射击比赛中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他们细心关怀。汪顺的教练朱志根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一个动作,感动无数人。60多岁的他在汪顺决赛前,坐在宾馆走廊里,守着他的房门,提醒经过的人放轻脚步、小声说话,让汪顺能好好休息。

队医们支撑着他们。

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沈异是石智勇的队医,为了能帮石智勇解决腰伤,他尝试了打封闭、扎针等治疗方法,在各种手段的综合作用下,石智勇在今年年初的冬训才逐步走上正轨。6月23日,石智勇在训练时大腿腘绳肌拉伤,随后腰伤复发,左手掌指关节也旧伤复发,医疗团队“与时间赛跑”,在他抵达东京时身体状况基本恢复。

家长们支撑着他们。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汪顺并未夺牌,沮丧而归。回国后他得知噩耗:奶奶已在奥运会举行前两个月病逝!为了让他安心备战,大家一直瞒着他。汪顺在双重打击下萌生退意,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他找回了状态。杨倩的母亲也曾两次鼓励不想继续练下去的杨倩,要坚持下去。

前辈们的积淀支撑着他们。

竞技体育好比是一座金字塔,而奥运冠军正是塔尖上熠熠生辉的颗颗明珠。杨倩、石智勇、汪顺、管晨辰都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

单是看看宁波水上项目的积淀过程,就知道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贤元参加帆船项目角逐,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踏上奥运赛场的宁波选手,但未获奖牌。直到2021年7月30日汪顺获得奥运金牌,宁波“水上人”才圆了奥运金牌之梦,中间经历了37年。

射击项目也是一步步走向冠军之路的。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宁波选手王成意在女子步枪3×20项目上获得一枚铜牌。从那块铜牌到杨倩圆梦金牌,时间长达17年。

体操项目也不例外。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宁波选手杨波参加了女子体操比赛,但未获奖。从杨波走上奥运赛场到管晨辰奥运夺冠,这条路走了29年。

举重项目,石智勇的身后有世界冠军王秀芬、唐德尚的铺垫。

由此可见,冠军之路,仅靠运动员个人的努力是难以走到的,需要一个城市扎实规划、推进,通过一代代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才能走到。

正是宁波在一个个优势项目上持之以恒,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才使从1984到2021年每届奥运会上都有宁波人的身影,才使石智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石破天惊”为宁波摘得首枚奥运金牌,才使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演宁波“一城五金”的井喷壮景。

一座城市的守望

金牌的背后,有一座城市的守望。

从7000年前余姚河姆渡先民的刳木行舟,战国时期鄞州云龙的“羽人竞渡”,到“中国宁波一号”帆船乘风破浪;从1922年奉化人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到本届东京奥运会“一城五金”,体育文化和奥运文化在宁波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流淌已久。

竞技体育是有周期的。从1990年开始,宁波连续三轮制定《竞技体育十年规划》,布局奥运会重点项目,在这次东京奥运会取得突破的射击、举重、体操、游泳项目都位列其中。

教练是竞技体育的最前端。几十年来,宁波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教练员队伍。比如,杨倩的启蒙教练虞利华、石智勇的启蒙教练李冬瑜都是引进的人才。

训练基地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保障。早在2002年,宁波就成立了省内唯一的地市专业运动队并坚持至今,且逐步形成了以市体工队为龙头,包括市体校、市二少体、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以及市小球训练中心在内的训练基地矩阵。

宁波还创新性地引进国家级训练基地。2013年,中国男子举重队浙江组在宁波市重竞技训练基地成立,我市下拨7000万元用于建设举重馆和国家队公寓及综合训练馆,并设立奥运保障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训练、科研、医疗、后勤等保障。在市级训练单位采用和国家队同等水平的训练保障体系,这在国内同等城市中是罕见的。

体育医疗是竞技体育的重要保障。2019年,宁波正式成立独立建制的体育科学研究所,为奥运健儿提供医疗保障。

运动员送到了省队、国家队,宁波也还一直关注、支持着。汪顺从宁波队进入浙江省队后,在宁波市体育局提供的经费保障下,多次随队去国外集训,竞技水平稳步提高。

正是宁波的真诚付出,使运动员走出宁波后也一直牵挂着宁波,他们在东京奥运会上夺金后,都专程发来视频感谢宁波。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石,近几年,宁波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全民健身。2018年,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宁波的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和标准的体育健身设施。2021年,宁波通过了《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保障全民体育。“十三五”期间,宁波建成了3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32个乡镇(街道)综合性健身场馆,325个村(社区)健身广场,让群众锻炼的地方更多了。

回顾东京奥运备战征程,宁波市体育局局长张霓深情地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土壤和环境。“本届奥运会上宁波运动员夺得五金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对我们的关心支持,离不开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各级教练员的倾心付出和全体宁波体育人的不懈奋斗,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宁波这块体育事业的热土。五金的优异成绩也体现宁波体育的海纳百川,从基地到总部,从培养到输送,从引进到厚爱,从政府到社会……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终有收获!一路走来,感恩支持!”她说。

也正因为宁波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使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底部坚如磐石,使宁波体育人才辈出,仅在最近5年时间里,宁波培养输送至省队的运动员有156人,目前在国家队训练的宁波运动员有31人,宁波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172个。

让我们祝福参加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也祝福宁波,愿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盛名传世的宁波,以体育模范生姿态继续勇立潮头,也愿“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传播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