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全市体育局长会议在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市体育系统的机关干部,直属单位、市级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10个区(县、市)体育部门的负责人在各自分会场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参会。
今年,宁波努力开创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新局面。
在建设滨海运动中心,助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方面,全市体育系统今年要全力办好第19届亚运会赛事。根据总体任务书要求,在做好赛事筹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市侧“牵手亚运 育苗铸魂”行动。
积极办好体育品牌(特色)赛事。以承办亚运会赛事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做好调研评估,积极申办符合宁波实际的各类国际国内大赛。响应国家体育总局“三大球”改革要求,承办并组队参加城市联赛,提升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深入人心的自有赛事品牌。大力开展滨海体育赛事,借助亚运东风,积极开展帆船、赛艇等水上运动赛事。依托“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东欧博览会平台,与世界帆联、中帆协共同举办中东欧帆船邀请赛等具有宁波元素、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体育交流赛事,不断扩大宁波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擦亮冠军之城名片,巩固竞技体育综合优势方面,宁波体育系统要加强备战,再创辉煌。2022年亚运会、省运会的赛事密集,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训练体系、完善备战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争取在家门口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上实现参赛人数、项目及成绩新突破。
统筹布局,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射击、体操、游泳、羽毛球、举重、蹦床、帆船等重点项目。从今年起增加快乐体操(蹦床)、帆船、羽毛球等项目的市级竞赛,各区(县、市)要加强对以上项目训练点校、训练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市级传校训练点的命名将向这些项目倾斜。体教融合方面,加强体教融合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在中小学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联合制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特长学生招生标准和规则,畅通体育特长学生升学渠道。启动竞技体育人才百千万工程,至2025年培养拔尖体育人才100人以上,优秀体育人才1000人以上,体育后备人才10000人以上。
加强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启动第二批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区(县、市)“一场两馆”补短板工程,优化全民健身设施布局,力争实现区(县、市)特色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全覆盖。
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水平,开设运动康复门诊,加强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办好“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和全民健身大讲堂,线上线下培训不少于720万人次,努力使每人拥有1项体育技能。
促进体育消费,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开展第二批宁波市体育名品评定,持续打造“热力宁波”体育消费活动品牌。创新举办宁波体育消费节庆活动,办好中国运动休闲大会和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节。
推动融合发展,建设提升环浙步道主干线230公里以上,完成10条环浙步道示范段创建,打造10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围绕步道开展户外活动赛事,推动步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