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海曙区高桥镇绿地观堂小区哪里最热闹,200多平方米的邻里活动室不遑多让。晚饭过后,“乒乒乓乓”,富有节奏的拍打声不断从这里传出,其间还夹杂着“厉害”“漂亮”等惊叹语,人气十足。
活动室内,四张乒乓球桌一字排开,居民们两两对战,气势十足。地面上的红色运动地胶、围在四周的蓝色挡板、不远处的休息区,俨然就是个专业的乒乓球场地。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一直会有居民过来打球。最重要的是,这个夜夜爆满的乒乓球室,是居民众筹出来的。
51岁的王红波是小区乒乓球队的队长,也是当初提出众筹乒乓球室的“精神领袖”。酷爱打乒乓的王红波一搬进小区,就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组建了乒乓球队,每天相约着打球、看比赛、聊乒乓。但是因为附近没有像样的场地,几个人很是烦恼。去年6月,他们通过小区自治站向社区提出了想要一个活动室的心愿。
“社区很支持,马上和镇里领导商量了下,将社区闲置用房拿出来当活动场地。”提及当时的场景,王红波感谢不已。场地有了,但里面的球桌、地胶等,经费也是个老大难。怎么办?大家想到了众筹。“还是很担心的,万一居民不支持怎么办。”然而,众筹信息在业主群的发出,结果让王红波惊喜不已。
300元、500元、1000元……得知小区要弄乒乓球室,居民们都很支持,踊跃参与其中,短短四小时,就达到了预期金额,众筹结束了,不少居民还跑过来说要捐款。就这样,在居民的支持下,1个多月的时间,“家门口”的专业乒乓球室就打造完成,如今已成为热门的存在,下至10多岁的小孩,上至70多岁的老人,都会来打打球,王红波的小区乒乓球队也有了68名队员。
67岁的居民陈亚君,自从有了乒乓球室,空的时候她总会过来打上一会。这还是她自小学后,重新拿起了球拍。“其他居民看见了,都很羡慕我们的。”说到乒乓球室,陈亚君语气间是藏不住的骄傲,“如果我有生之年,能这样一直打下去,要开心死了。”
对于这个乒乓球室,居民们都很爱护,卫生打扫、秩序维护等,全都是自己来。在社区的牵线搭桥下,小区物业也参与到了日常管理中,负责消防安全、水电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等。今年,王红波还打算给乒乓球室改造升级下,让其成为更加专业的场地,也让球队成员站上更大的舞台。
“居民都很热心,包括物业,把这个活动室管理得很好。”高桥镇新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韩应子说,下一步,也将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居民自治力量,依托自治站平台,进一步深化“开放空间”模式,并通过项目化形式运作,持续开放二楼空间,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把这个活动室打造得更加友爱,以及有声有色。